第十五期 桂岭整编
由于敌情紧迫,红七军在从江华县城向桥市、黄庭、大圩方向转移过程中,桂系军阀已调集军队驻守恭城、平乐、钟山一线,湘军又步步进逼并阻挡了红军的去路,前委决定先到广西贺县桂岭,使部队得到稍事休整,再图下一步的走向,拟东出鹰阳关,到粤北的小北江。
于是,为了避开强敌争取主动,红七军边走边打,找到一个被囚禁在江华狱中的前县长做向导带路,再次一举翻越湘粤桂边界的老苗山向桂岭进发。1月13日,军部到达岭东圩,由于部队减员很大,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许进等开会,讨论决定部队进驻桂岭缩编问题。1月14日,红七军到达桂岭圩。
贺县桂岭圩
桂岭,北接江华,东连广东连县,离贺县县城70公里,四周崇山峻岭,是个方圆数十里的小盆地,附近暂时也没有敌情。红七军经过长途跋涉,艰苦转战,这时只有3500多人。为了提高战斗力,前委决定部队在此休整,将三个团缩编为两个团,干部降级使用。
桂岭部队营地
红七军缩编后的领导是: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政委邓小平,政治部主任许进;第五十五团团长龚鹤村(兼),第一营营长章健、政委袁任远,第二营营长张翼、政委陈漫远;第五十八团团长李明瑞(兼),副团长兼第一营长李谦、政委麦农本,第一营营长李显、政委黎心诚。编余干部都由军部教导大队(军官训练所)集中管理,冯达飞任教导队大队长。
桂岭圩军部旧址张公庙
红七军经过缩编和宣传鼓动,重振了部队的战斗力,每个干部都觉得作战有把握些,在精神上可以说恢复了全州以前的情绪。
红七军在进驻桂岭期间,纪律严明,择祠堂、庙宇而住,甚至露宿街巷,买卖公平,待人和气,帮群众挑水扫地,接济贫苦群众,给当地群众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当即有一些青年参加了红军。同时还筹集了经费、给养和赶制了一批冬衣。
然而,桂岭的豪绅力量较强,反动民团守着附近的炮楼与红军对峙,他们威胁群众反对革命。如果桂系的重兵一旦来攻,对红军极为不利。所以,红七军前委认为,桂岭亦非久留之地,决定部队于16日撤离桂岭,大部队经大锡到达江华县码市,小部经鹰扬关过连县地域转赴码市会合。然后挥师粤北连县,执行创建粵北根据地的方针。
桂岭战斗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