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期血战梅花岭
梅花圩,地处湘南和粤北的交界处,位于乐昌、乳源、连县、宜章、临武等县的中心,四周高山重叠,树木成荫,地势险要。这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1928年初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对这一带群众有影响,湘粤边工作委员会的领导机关就设在这里。
梅花村
红七军到达这里后,随即开展工作,组建成立了—支60余人的游击队,发动群众,创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
1931年2月3日凌晨,红七军军部得到侦察报告:粤敌邓辉团正向梅花圩扑来。按当时红军的兵力,加上梅花圩附近的有利地势,歼灭敌人一个团是完全有把握的,于是决定抓住时机,打一个歼灭战。部队立即投入战斗准备,临时作战指挥部设在梅花圩西北方向的莲花庙,五十五团迅速登上圩西南面的曹家坪、石墩下、桥头、黄家、背夫山等制高点;五十八团扼守圩东北面的军营下、背夫岭等高地,布成口袋形的阵地。
红七军梅花战斗指挥部旧址——莲花祠旧图片
中午,战斗首先在五十五团前沿阵地打响。粤军先头部队控制红军阵地前的一个制高点后,即以猛烈火力掩护其后续部队展开,向五十五团前沿阵地发起进攻。红军守卫前沿阵地的一个连,在连长覃亮之、指导员王天的指挥下,坚守阵地,与敌展开殊死的白刃战,打退敌多次冲锋。敌不断增加兵力,覃亮之在率部反击敌人时英勇牺牲。
军部在指挥部队与敌交战后,发现粤军火力十分猛烈,其后续部队不断涌来,原来所获情报不准,来犯之敌不是一个团,而是四个装备精良的粤军主力团,还有敌地方团队。在激烈的战斗和严峻的考验面前,红军指战员都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军首长均亲临前线指挥。五十五团前沿阵地最危急时,张云逸及时赶到,指挥该团第一营营长章健率部队从侧翼横插敌阵,双方犬牙交错,反复拼杀。邓小平、李明瑞在五十八团阵地上指挥作战时,见五十五团正面敌人攻得紧,即命令五十八团二营营长李显率部从侧翼迂回敌人侧后夹击敌人。
李显率队出击不远,即在一处树林中与企图偷袭五十八团阵地的一股敌人遭遇,经激战,全歼该股敌人后,又继续冲击五十五团侧翼的敌军。章健率部解除了五十五团主阵地之危后,又连续打退敌五次冲锋。在反击敌第六次冲锋时,章健营长被敌手榴弹炸倒。五十五团主阵地再次危急。
此时,军部特务营在李天佑带领下,以迅速、勇猛的动作,突然从树林中冲出,插入敌阵,先将敌拦腰斩断,后又左右开弓,打得粤军东逃西窜,巩固了阵地。
梅花村战斗遗址
激战至下午三时许,粤军先头部队的两个团被打得焦头烂额,未占领红军阵地一步。这时,粤军的后续团队赶至,又兵分三路,向红军全线攻击,妄图使红军不能互相策应。粤军依仗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在炮火掩护下,轮番实行集团冲锋,逐渐占领了红军的一些阵地。
五十八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李谦率该营镇守一处高地,见红军各阵地危急,遂动员指战员利用战斗间隙,搜取阵前敌尸体上的枪支弹药武装自己,不断主动出击,以吸引敌人的炮火与兵力,减轻红军其他阵地的压力。敌转向李谦营进攻,被红军七次打退。至黄昏时,敌孤注一掷,蜂拥而上,李谦又率队与敌展开肉搏。战士们见李谦冲杀在前,更奋勇杀敌,又打退敌第八次冲锋。在追杀逃敌时,李谦不幸腹部中弹,这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在牺牲前还命令战士们“冲下去,消灭敌人!”
红七军与敌激战至黄昏,弹药消耗甚大,每人只剩下几发子弹,部队伤亡也大,特别是干部伤亡很大,战斗力大为减弱,不得不避实就虚,与敌周旋。至夜幕降临时,在当地赤卫队配合下,采取迷惑敌人的办法,红军撤出最后一个阵地,离开了梅花村。此战,红七军虽予敌以重创,消灭粤军1000余人,但自己也伤亡700余人。邓小平在后来《七军工作报告》中写道:“损失为向来未有,重要的干部如李谦、章健等皆死,鹤村、振武、李显等皆伤,全军干部损伤过半,真令人痛哭”。
梅花村战斗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