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出版的《右江日报》第03版理论版块刊发我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正对理论文章:《用好红色资源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以百色起义纪念园为例》。全文如下。
用好红色资源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以百色起义纪念园为例
□ 李正对
百色起义纪念园是广西乃至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革命纪念场所,有红七军军部旧址等自治区级以上文保单位4处,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脱贫攻坚展示馆、黄文秀先进事迹展等纪念场馆5处,是目前广西唯一一家红色主题的AAAAA级景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民族团结事业十分关心,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率先提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目标。百色起义纪念园挺膺担当,顺势而为,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百色起义红色资源,深入研究百色起义时期民族工作实践,讲好边疆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大潮的故事,有力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在今年9月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1月13日受邀在“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4”上作经验发言。
一、以保护为基础,夯实边疆民族地区共有精神家园根基
2010年5月,习近平同志来到百色,在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时指出,“百色起义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史诗,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成功实践,为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百色起义红色资源是广西边疆民族地区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根基,保护好这笔红色资源是我们的第一使命。
一是积极呼吁推动,提请市人大制定条例保护文物。由百色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的《百色起义文物保护条例》从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从地方性法规层面有力推进了百色起义文物系统性保护,构建起百色市革命文物大保护格局,强化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对继承和弘扬百色起义优良传统,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从这几年的实践效果来看,社会效益显著。
二是持续推动园区建设,推进园区扩容和景观提升。百色起义纪念园于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后,仍持续投入建设,先后建成百色脱贫攻坚展示馆、黄文秀先进事迹展,打通景区内部闭环游览线路,实施百色起义纪念馆第三次改陈布展、红七军军部旧址和政治部旧址主体维修及“三防”项目。同时,通过邀请国家文物局领导现场考察和主要领导带队到国家文物局相关处室当面汇报的方式,积极争取红七军政治部旧址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和纪念馆数字化项目列入2025年建设计划,推动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质升级。
三是落实文物保护方针,做好文物征集和保护工作。定期走访全国各地红七军亲属,收集相关革命文物、影像资料、口述史料。目前,馆藏文物4000多件(套),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文物的近千件(套)。今年正值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工作人员分赴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地,走访红七军亲属,在京召开红七军亲属座谈会,征集到一批新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同时,建设专门文物库房,实施红色基因库建设和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同步实现文物的本体保护和数字化保护,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可见。
四是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红色资源研究和阐释。百色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是百色红色文化的源头及根脉。百色起义纪念园将百色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红色资源研究始终,融入民族工作研究的新成果,编写出版《英雄的百色》《中华民族精神丰碑》等书籍,组织撰写发表《讲好红色故事 发展百色旅游》《民族地区民族博物馆建设新思考》等多篇论文,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感”可悟,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丰富教材。着眼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深入研究瓦氏夫人、韦拔群等历史人物以及黄文秀、凌尚前等“八桂楷模”,深入研究百色起义等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以管理为抓手,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和部门协同,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旅游吸引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助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同时,加强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汇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是强化资源整合,促进省际区域合作。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贯彻《广西贵州云南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挖掘三省(区)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中共党史、革命史、民族史等历史脉络,进一步拓展合作打造“一个红色城市(区域性国际红色旅游城市)、一道伟人足迹(邓小平红色足迹)、两处合作样板(中越跨国红色旅游合作和桂黔滇省际红色旅游合作样板)”,推出“邓小平足迹之旅”“百色起义·红色广西”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点连线,实现资源、资料共促共享机制,助推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发展。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促进民族文化交往交流。定期到驻辽宁丹东、河南安阳、山东淄博的红七军血脉部队开展展览、宣讲和军地文化交流;与邓小平故里管理局等多家邓小平纪念地开展研究、培训、宣讲、互送展览等合作;加强与区内外高校、党校开展业务交流,与南宁师范大学、百色学院合作出品大型原创红色情景舞台剧《右江潮》,邀请区内著名编剧编排沉浸式红色情景剧《粤东会馆的歌声》,经常到各级党校为各类主体班宣讲百色起义历史课堂;参与百色·深圳“大健康文旅”产业招商活动等,带动民族地区文化交往交流。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着力培养优秀的红色文化人才队伍;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小分队,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寓于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之中;着力建设学习型的园区,定期开展培训,举办每月读书分享会活动。制定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红色文化人才在文博战线上绽放光彩。同时,注重革命薪火相传,2010年以来连续举办14届红领巾讲解员培训班,累计培养红领巾讲解员1000多名,红领巾讲解员提供讲解服务超2.5万批次。
三、以运用为导向,赋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用好百色起义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宣传和社会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精彩的呈现,进一步激发边疆民族群众守土固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极大热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各民族共识,凝聚全民族合力。
一是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创作一批优秀宣教作品。编演大型红色情景舞台剧《右江潮》,被列入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教育部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首批扶持项目等;12月11日首演的沉浸式红色情景剧《粤东会馆的歌声》,经新华社新视频报道,短短几天时间,浏览量破百万;编排英烈故事《革命人》、“时代楷模”黄文秀故事《大山的女儿》、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凌尚前守护边疆的故事《国界有我》等作品,在全国全区大赛中斩获佳绩,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到更广阔平台,覆盖和影响到更多群众。
二是以民族团结为主线,打造丰富多样的宣教形式。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创建途径,通过“红色+培训”“红色+研学”“红色+民族”等形式,推出一批新的研学线路、体验项目和主题活动。如今年暑期推出的“扬优良传统·学文秀先锋·筑团结边关”研学路线,吸引不少区内外青少年团体慕名而来;深入边境一线学校、村屯、哨所开展“百色—中国那一抹红”红色主题故事宣讲,入选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定期在馆内演绎的《马列之光》《恋爱结晶》等微情景剧,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厚重的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促进文旅发展新业态。
三是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5G+VR技术引入百色起义历史红色课堂。建设文物数字展示墙、AI照相馆。引进“AI+数字人”导览,将百色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植入AI,拓展展示内容,将单向收听转变为双向互动,深受青少年群体欢迎,在引领纪念馆数字化新潮流的同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现代科技的亮色。
百色的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宝贵元素,能够有效凝聚各民族向上、向善、向强的力量。只有用好百色起义红色资源,突出园区特色,塑形赋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作者系百色起义纪念园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