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期 于都会师
1931年5月初,红七军奉命继续配合中央红军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恢复和扩大湘赣根据地。部队开往莲花县驻数日,即前出袁州(今宜春)附近,打击敌人。返回时,再出茶陵,并在茶陵附近击败敌九个县联防挨户团,尔后相继攻占茶陵、安仁、攸县、酃县、遂川等县城,歼灭了一批敌人,扩大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6月下旬,按中央指示进至赣县沙地休整。这时,红七军前委接到中共中央5月5日通知和5月14日给红七军前委的指示信。
5月5日,中共中央通知红七军前委,决定派李硕勋任前委书记,李明瑞任军长,葛耀山任政委,陈豪人任政治部主任,四人均参加军前委。
5月14日,由于李硕勋、陈豪人未能赴红七军任职,中央又致信红七军前委,指示红七军在将红二十军合编后,由李明瑞任军长,葛耀山任政委,许进任军政治部主任,张云逸任军参谋长。另外,原由七军选举的前委委员由中央批准外,中央复派葛耀山为前委书记。在葛未到任之前,前委书记由许卓代理。中央指示在七军、二十军合编后,七军的任务应当是与湘东南独立师联系,以湘东南为后方,左以〔与〕十六军联络,向包围中央区之敌的右侧进击,配合广大群众的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进攻中央区,以恢复赣西南的根据地,与一、三军团汇合;如二十军已渡江与一、三军团汇合时,七军本身的能力当然较薄弱,此时应发动赣西南群众起来扩大游击战争,不断的向敌人游击,以牵制进攻中央区之敌。对此,前委对红七军的行动发生了一次大的争论。张云逸、叶季壮、袁任远等主张过赣江与一、三军团汇合,李明瑞等则以中央信中指示红七军“以湘东南为后方”,不同意过赣江,主张到上犹、崇义等湘赣边区活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为了统一全军的思想,张云逸要求许召开有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多数人同意过江。适逢湘赣省委书记王首道从中央根据地请示汇报工作回来,到红七军传达中央红军总前委的指示,命令红七军从速过江。前委的意见这才统一起来,决定东渡赣江,与中央红军汇合。
红七军北上江西会合中央红军路线图
7月11日,红七军主力2000余人渡过赣江进驻良口,红七军教导大队和伤病员留在河西,后编入湘赣红八军及红军学校第四分校。中央红军派出警卫部队前来掩护红七军过江。
12日,红七军进至赣县的白露圩,13日到兴国县城。
兴国县欢迎大会旧址
18日,红七军政治部编辑出版第一期《火炉》杂志,报道了红七军受到中央苏区热烈欢迎的情形。
22日,红七军与前来迎接的中央红三军团在于都县桥头镇胜利会师。
于都县桥头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