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装辉煌
——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28周年
1997年2月19日-2025年2月19日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辞世。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功勋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讲: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今天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8周年,让我们共同回顾他戎装辉煌的壮丽篇章,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崇高的敬意!
(一)
“二十五岁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从那时开始干军事这一行,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
1929年12月11日,年仅25岁的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代表与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和发动了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这一历史壮举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还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中共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七军政委,是他在人民军队中的第一个职务。百色老区人民亲切地称他为“邓政委”。
百色的曙光——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
(二)
“跟着走。”
“跟着走”,是邓小平同志对参加长征革命经历的回顾。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从失败走向胜利、从弱小走向壮大的重要转折点。艰苦卓绝的长征,孕育了不屈的长征精神,铸就了不朽的丰碑。邓小平同志是在中央苏区遭受人生第一次政治磨难后,跟随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的。长征途中,他坚持办好《红星》报鼓舞部队士气,亲历遵义会议,在军事斗争一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几十年后,当被问及在长征中做了什么时,邓小平同志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浓缩为三个字:“跟着走”。凝练的语言,表达的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
长征途中的邓小平同志(中排左一)
(三)
“我没干什么事,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吃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邓小平同志任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他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至12月,刘邓率一二九师在八路军总部发起的“百团大战”中,与其他兄弟部队并肩作战,总计破坏铁路二百四十余公里、公路五百余公里,进行了大小战斗五百二十九次,一度收复县城九座,毙伤日伪军七千五百余名。1943年10月,邓小平同志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
1937年,邓小平同志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四)
“在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却都在打胜仗。这些胜利是在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与政治委员邓小平同志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同志为中原局第一书记及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党中央正确把握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三大战役中唯一一场在我军兵力少于敌军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关系到战略进攻胜负的重大关头,毛主席、党中央再次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邓小平同志。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成由邓小平同志任书记的五人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经过66天的作战,歼敌55.5万人,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浩浩荡荡强渡长江天堑,占领了南京国民党政府“总统府”,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五)
“我们声威雄壮啊,把他们都打怕了。”
1949年9月,邓小平同志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部进军大西南,胜利完成了被称为“大陆上最后一战”的西南战役,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此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在主政西南时期批阅文件的邓小平同志
(六)
“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100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10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981年,邓小平同志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作为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邓小平同志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毅然作出了百万大裁军、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总目标,有效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军队干净、利落、稳妥地完成了这个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创造了世界裁军史上的奇迹,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中国现代化军队转型的方向开始明确,中国特色精兵强军之路正式开启。
1985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裁军百万
1989年11月,邓小平同志辞去了他所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中央军委主席。从1929到1989,从邓政委到邓主席,从红七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百色起义到强军强国,邓小平同志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和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为我们党和军队立下了卓越功勋。
邓政委,我们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