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月三》(汉文版)杂志2025年第1期刊发我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正对理论文章:《百色起义纪念园:用好红色资源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全文如下。
百色起义纪念园:用好红色资源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 文/李正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民族团结事业十分关心,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目标。百色的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能够有效凝聚各族群众向上、向善、向强的力量。用好百色起义等红色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可以更好地服务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百色起义纪念园是广西乃至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革命纪念场所,是目前广西唯一一家红色主题的5A级景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获得2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24年9月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同年11月受邀在“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4”上作经验发言。
百色起义纪念园顺势而为,进一步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百色起义红色资源,深入研究百色起义时期的民族工作实践,讲好边疆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大潮的故事,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让文物说话:以保护为基础,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夯实边疆民族地区共有精神家园根基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2024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95周年纪念日当天,一首激昂澎湃的《国际歌》在百色起义纪念园的重要革命遗址——中国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回响。沉浸式红色情景剧《粤东会馆的歌声》在这里成功首演。
情景剧由纪念园干部职工出演。首演现场,观众系着象征革命胜利的红领带,沉浸式观看一幕幕在粤东会馆里发生的革命故事。馆内的台阶、天井构成一方舞台,大家穿上战士服装、唱着红色歌谣,观众席与舞台近在咫尺,将观众带入了当年的烽火岁月。“全国扶贫状元”、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陈开枝在观看演出后表示,这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沉浸式红色情景剧。首演还得到新华社、广西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经新华社视频报道,短短几天时间,浏览量破百万。
“这是百色起义纪念园深入挖掘和利用馆藏优质红色资源,对红色文化进行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又一次集中体现。”情景剧执行导演、百色起义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黄蔚林说道,“我们将不断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出文博行业的新能量。”
百色起义纪念园坚持修缮提升革命遗存,突出社教优势,促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社会效益显著。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上还建成百色脱贫攻坚展示馆,推出黄文秀先进事迹展,争取革命旧址环境整治和场馆数字化项目,实施文物库房升级、红色基因库建设和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推动景区提质升级,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可见。同时做好文物征集和保护,定期走访全国各地红七军亲属,征集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在深化红色资源研究阐释方面,深入挖掘韦拔群等英雄人物以及黄文秀、凌尚前等“八桂楷模”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编写出版《英雄的百色》《中华民族精神丰碑》等书籍,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感”可悟。
让历史说话:唤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故事
2024年12月9日晚,“大思政课”红色舞台剧《右江潮》在百色市民族艺术剧院精彩上演,这是百色起义纪念园原创的红色舞台情景剧,也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2022—2024年)首批扶持项目之一。
《右江潮》以百色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卖身契、韦拔群等人拟写的《敬告同胞》、邓小平使用过的马鞭、红七军布告《我们的主张》、两张特殊的捐款单、黄文秀扶贫日记等典型遗存文物为线索,以文物讲历史,以故事讲党史,以党史讲党性,全景展示了百色起义革命历史、红七军和右江苏区建设、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继往开来的光辉历程,彰显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是百色起义纪念馆充分发挥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用、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右江潮》自2022年12月8日在百色市民族艺术剧院首演以来,线下累计演出8场次,现场观演近1万人次,线上点播率超过15万人次,反响热烈,得到了人民网、广西日报、广西民族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与报道,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百色起义纪念馆馆长农宇屏说道。
舞台剧《右江潮》剧照
百色起义纪念园广泛开展宣传和社会教育活动,通过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汇聚各民族共识,凝聚合力。百色起义纪念园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创作社教精品,编排黄文秀故事《大山的女儿》、凌尚前守边故事《国界有我》等作品,在全国全区大赛中斩获佳绩。同时,以民族团结为主线丰富宣教形式,通过“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推出精品研学线路和主题活动。如2024年的“扬优良传统·学文秀先锋·筑团结边关”研学路线,吸引各地青少年团体慕名而来;到边境学校、村屯、哨所开展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百色—中国那一抹红”主题宣讲;演绎微情景剧《马列之光》《恋爱结晶》等,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促进文旅发展新业态,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故事。
让文化说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赋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
2024年12月下旬,全国首档新民歌实景创演秀节目《新民歌大会》百色特辑完成拍摄录制,创演秀主场景就位于百色起义纪念园重要地标——百色起义纪念碑园314级阶梯上,歌手携手来自各行业的创演嘉宾共同完成经典红歌《映山红》的演绎。他们中有百色起义革命者的后代、有纪念碑园314级台阶的建设者、有扎根基层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有红领巾宣讲团成员,还有来自祖国各地扎根百色的各行各业的各族青年工作者。全新版《映山红》兼具经典性、民族性、艺术性,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紧贴时代主题,画面镜头大篇幅取景于百色起义纪念园内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政治部旧址清风楼、百色起义纪念馆等地,园区多名工作人员配合拍摄,共同用歌声诠释自己心中的那一抹红。
在近年“博物馆热”和国家日益重视文物保护利用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各地积极探索“让文物说话”,各级各类文化传播推广节目也纷纷选择来到百色起义纪念园取景拍摄,这对传扬中华民族优秀故事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纪念园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百色起义纪念园通过强化资源整合,促进省际区域合作。贯彻滇黔桂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挖掘三省(区)红色资源,合作打造“一个红色城市(区域性国际红色旅游城市)、一道伟人足迹(邓小平红色足迹)、两处合作样板(中越跨国红色旅游合作和桂黔滇省际红色旅游合作样板)”,推出“邓小平足迹之旅”“百色起义·红色广西”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点连线,实现资源、资料共促共享。同时强化部门协同,定期与红七军血脉部队、邓小平纪念地、区内外党校及高校开展交流,带动民族地区文化交往。在强化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小分队,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寓于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之中,还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拓展展示内容,建设文物数字展示墙、AI照相馆,把5G+VR引入百色起义红色课堂,将百色红色资源和民族文化植入AI数字导览,使单向收听转变为双向互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现代科技的亮色。
《新民歌大会》录制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