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开馆时间:9:00

闭馆时间:17:00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电话:0776-2820106

     
  • 首页 > 
  • 资讯
  •  > 灯火映初心:农胜艳与那温村的振兴蝶变

灯火映初心:农胜艳与那温村的振兴蝶变

来源:德保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2 16:27   浏览:

  2023年夏,在德保县城关镇那温村的村部会议室里,后援单位领导一句“这是一支红色娘子军”,让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驻村工作队心头一热。作为领队的农胜艳,望着窗外泥泞的村道和远处昏暗的山屯,握紧了拳头——这片土地,将是她们书写初心的考场。


踏碎泥泞的“民情书记”


  初到那温,现实给了这支年轻队伍一记重击:枯水期村民要下河洗衣,村道雨天能陷住牛羊,80岁的李明动老人攥着农胜艳的手叹气:“80年代我们是第一个通电的先进屯,现在开会都得打手电筒。”


  农胜艳没说空话。接下来的两个月,她带着队员扎进了全村13.35平方公里的土地里。晒谷场上,她帮着农户翻晒八角。河道旁,她蹲守记录水流变化。330户人家的门槛,被她的胶鞋磨出了痕迹。在八角林里跟农户算收成账,在火塘边听老人讲村史,最终,一张标注着“饮水缺口”“道路盲区”“产业痛点”的“民情地图”,在她的笔记本上渐渐清晰。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作战图。”农胜艳在工作队会上定下规矩:不解决完清单上的问题,绝不撤兵。




啃下“硬骨头”的攻坚先锋


  那温屯拖延十年的征地补偿款纠纷,是村里有名的“硬骨头”。涉及127户的利益纠葛,历任村干部都头疼。农胜艳却带着队员搬来长凳,在村头老榕树下摆起了“喝茶议事会”。


  12场夜谈,从月上中天到晨曦微露。百余次入户,从“闭门羹”到“掏心窝”。她带着村“两委”成员、族老和村民代表一笔笔核账目、一条条议方案,最终拿出“先分款、后分地”的折中办法。2024年春节前,当村民们攥着崭新的现金笑出褶子,农胜艳忽然明白:“乡村治理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是把群众当家人,把诉求当家事。”


  更难的是农网改造。要让那温成为全县首个独立变台试点,得说服村民接受电价微调,还得跑通10多个部门的审批。农胜艳带着队员天天奔忙在协调的路上,把政策条文翻译成“土话”:“改造后打米机不用等半夜开工,家用电器不再因为时常断电损坏,这点账咱得算明白。”




  为了让外出务工村民放心,她建了“那温屯重大事宜交流群”,每天更新施工进度,逐条解答疑问。3个月后,当全村联名的请示书递到县南方电网,薄薄几页纸里,夹着330户的红手印。2025年1月,当山顶俯瞰的万家灯火点亮夜空,农胜艳和队员们相拥而泣——李明动老人特意打来电话:“姑娘,我看见灯亮了,比当年的还亮!”


微信图片_20250812162022.jpg


播撒希望的“振兴答卷人”


  两年间,农胜艳带领工作队创下“十个第一”:成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第一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农网改造项目独立变台、成立全县第一个村级传统产业八角试验基地、成立全县第一个村级八角嫁接技术孵化园、成立全市第一个村级蒜头果种植实验基地、第一次实现全村全覆盖道路优化、第一次实现全村饮水安全优化、第一次实现进村道路全面亮化、第一次实现多村联动跨省开展调研活动、筹办第一届村级春节茶话会。




  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村民们捧着沉甸甸的现金,高兴地算着账:“我家分了700元,够给娃交学费了!”同时,农胜艳引进的市级技术团队,还帮村里培育出7名产业致富带头人,党员队伍也添了2名新鲜血液。


微信图片_20250812162037.jpg


  驻村期满那天,农胜艳走在亮化的村道上,村民们端着新收的八角和蜂蜜围上来:“小农书记,尝尝咱村的‘振兴味’!”


  她忽然明白,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晒黑的脸颊上滚落的汗珠,是磨破的胶鞋里藏着的泥土,是把“机关气”揉进“泥土香”的坚守。正如她在日记里写的:“红土地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就像那温的灯火,终会照亮每一条回家的路。”农胜艳带领她的“红色娘子军”,把初心写进了那温这片土地的褶皱里,写进了村民们笑起来的皱纹里。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百色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地址:广西百色市城东大道112号  电话:0776-2824401  微信号:bsqy19291211

版权所有 © 百色起义纪念馆  桂ICP备20220054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