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百色起义纪念园管理中心党总支第41期读书分享会在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举办。活动以“品读红色文物故事,赓续革命精神血脉”为主题,通过纪录片展播、书籍分享、交流互动等环节,引导党员干部在历史文物中感悟信仰力量,在对话交流中传承革命精神。
历史见证,初心如磐
清风楼是百色起义时期革命志士商议要事、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1929年,邓小平同志曾在此指导创办《右江日报》,通过油印传单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点燃革命星火。作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地,这里承载着邓小平同志“发动群众、扎根人民”的革命方法论。自去年百色起义95周年对外开放以来,清风楼累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成为纪念园传承红色基因的又一重要阵地。活动选址于此,既是对邓小平同志诞辰121周年的深切缅怀,更是以文物为媒、以历史为鉴,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锤炼政治品格的生动实践。
文物为媒,信仰铸魂
红色文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铸就的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作为历史见证与信仰纽带,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使后人得以从中体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让革命信仰薪火相传。
《中国纪念馆珍贵文物故事》以鲜活的革命文物故事解读红色基因。从南昌起义怀表里滴答作响的时间记忆,到长征路上“半条皮带”里啃食草根的坚韧,到方志敏烈士用米汤写在狱中墙上的《可爱的中国》……每一件文物都不再“冰冷”,因为它们凝结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抉择,承载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同志们围绕“为民的温度”“奋斗的力度”“奉献的纯度”畅谈心得,生动诠释了革命文物所承载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密码。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会上,党组书记、主任李正对指出,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动注脚,深刻印证“信仰是共产党人精神支柱”的真理力量。这些文物最撼动人心的力量,在于以质朴载体诠释“党与人民生死与共”的深厚情怀,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他强调,要以文物为镜鉴,从红色印记中汲取信仰伟力,传承“功成有我”的担当精神,以红色基因赋能广西文旅大会筹备,以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要以创新为羽翼,深化纪念园“阵地+模式+科技”育人模式,擦亮“七个一”研学品牌,壮大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发挥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巩固红色教育“百色样板”。要举一反三强化责任意识,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以严实标准把好文字关、导向关,确保红色文化传播政治准确、表述规范。要以案为戒,以“零容忍”态度严守“三不腐”底线,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以政绩为目标,杜绝盲目决策,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推动红色文旅项目惠民利民,以务实举措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